close

19 那天,奇摩對李家同做了專訪。

http://tw.leaders.news.yahoo.com/leader/7/111/

這是採訪第一段的網址,你可以從中連結到其他段落。

而朱學恆也對他的採訪表達了他的意見。

http://blogs.myoops.org/lucifer.php/2009/07/19/lee7#more568

我會建議你看完朱學恆的看法後,然後很理智地、仔細地看那段採訪內容,思考一下,再看我的內容,看我說的對不對。這樣才是理性、公平的作法,較不偏頗,因為你確實了解他採訪時說了什麼,而不是受朱學恆的影響,也不是受接下來我寫的內容影響,那是你自己思考過後的意見,即使你的想法跟我不一樣,即使你想跟我辯駁,那都是你真正的想法。也許朱學恆有點偏頗,說他當校長當到被逼下台,說他提倡的制度無法實現;也許我說的過度偏激,他作的那些好事我都沒有任何貢獻,我沒有資格批評他。不管你覺得哪一個是正確的,我都希望你是確確實實看完了採訪內容然後作了評論。

不了解,不發言,這不只是做學問的態度,也是做人的態度。


http://tw.leaders.news.yahoo.com/leader/7/113/

李家同:尤其最嚴重的是,比方說我們現在考基本學力測驗,也許考到四百分是滿分,有的學生他考到了三百分左右,其實你想想,我們就在一個大學裡面,或者在一個學校裡面,三百分對四百分,差不多等於七十五分(對一百分),對不對?七十五分的學生你在學校裡面,在我們大學裡面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分數,可是那個時候是老師上課教完以後考的,如果說老師教完以後,你到校外的考試又考到七十五分,這個我們應該是感到他是相當不錯的一個學生,對不對?但是你想想看,即使在台北市,如果這個學生只考到了三百分,他就挫折感非常之大。

我其實蠻訝異他為何有這樣的想法,因為第一,用三百分對四百分去評斷考三百分的學生有七十五分的實力(對一百分),這其實有些不合邏輯的,因為有的考試題目很難,最高的分數也才四十左右,那我們能說這最高分數的人他成績差嗎?不能嘛。同樣地,基測題目平心而論比學校考試簡單,所以分數會比較高啊。

而他提出的方案,認為入學考試另外辦,最重要是要有一個所謂的「基本測驗」,讓學生知道他有一定的程度,讓他有自信,對於這點,我覺得光是入學考試另外辦就不可行了。第一,這樣學生變成要考兩次試,這樣有比較輕鬆嗎?而且如果他的「基本測驗」跟入學無關的話,學生會努力去準備嗎?不要說家長、師長會叫他不要花時間去準備,學生自己都會覺得去準備是白癡。第二,他覺得題目不夠「基本」、不夠簡單,那便應該是建議大考中心,而不是要另外辦一個考試。而且基測考的真的像他說的,並不是基本的,不是學生應該要會的,是一些很難的、即使他們不會也沒關係的題目嗎?


李家同
:我們考試的目的其實是看你有沒有最基本的能力,我們考了這麼多,學生也都經過了這麼多的考試,結果等到他…,比方說以英文來講,以英文的句子的時候,錯誤百出。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的考試其實是沒有真正的考到你有沒有寫正確英文句子的能力,這個是他們不管的。這個是什麼原因我到現在百思不得其解。我想這個是因為我們的考試一定要用選擇題搞出來的。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學生寫出來非常非常荒謬的句子,而且這個都是台北市、或者是台中市的國立高中學生寫出來的句子。他們也都考過啦,他們的英文都考的不錯啊,依然寫出這種句子出來。這個才是最嚴重的。

而補習班是更加不管你該不該有寫句子、你不能夠搞錯的能力,其實他們也不管。他是為了應付這種基本學力測驗,或者還有一個叫什麼指定考試的。那些考試奇怪的很,他都不管你有沒有基本能力。

這點確實我也認同,這問題確實存在,而且很難改善,因為我們不可能不出選擇題。如果我們題目全都出手寫題,那又要花多少人力資源?出選擇題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是手寫題比不上的,那就是它有標準答案。為什麼我們需要標準答案?為什麼我們需要打分數?因為分數是最公平的,它是人為因素影響最小的,它是可以衡量的,而不是像美醜、善惡這種抽象、沒有一定標準的東西。如果是像改作文或改句子,改的老師是不是占很大因素?出題就占了一部分的人為因素(因為是老師決定出題方向),改又要占一個很大的因素,學生的生死簡直就是被操控在改的老師手上。選擇題就不像手寫題,它有一個衡量的標準,而且這標準是不會受影響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有任何模稜兩可的灰色地帶。

我其實很討厭指評論而沒有任何建設性的答案,因為評論一件人事物對評論的人是一件輕鬆的事,他只要提出他的看法,至於當事人後續發展他不用負任何責任,但對當事者而言卻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所以我才說,不了解,不發言。)。但是我覺得我必須很誠實的指出問題,而且這問題我也找不到答案。


http://tw.leaders.news.yahoo.com/leader/7/117/

李家同:如果到了國中,現在就是講到國中,英文就很難了。他如果在小學的時候如此之差,那他到國中時絕對跟不上,所以我們現在有很多的小孩,其實是變成了所謂社會邊緣人物。

像這幾天的新聞,有一個碩士生被所謂惡少砍殺,其實這個表明了我們這個社會有完全不同階層的人,一個是學問很好的所謂碩士畢業的人,還有一批是完全恐怕沒有好好唸書的人。他們變成了社會的邊緣人物,不受到社會上任何的尊重,當然他們會自暴自棄,那問題又來了,到底為什麼他們自暴自棄?我們又說家長教育不夠好、學校的品德教育不夠好。其實對我來講非常簡單:他們的功課是不好的。你功課不好,上課就聽不懂,上課聽不懂的話,他最後發洩的辦法其實就是去做不好事情,這個是很正常的…不是很正常,而是說很普通 …(會這樣子發展?)一定會的!

這段,是他採訪內容最有爭議的一段,也是為什麼我寫這篇的原因。

功課不好→壞孩子?

所以天生下來資質不好的孩子還真衰,因為他們注定會因為他們資質不好然後功課就不好,最後會變成壞孩子,專門做壞事,走向悲慘的人生。

所以對念書沒有興趣,喜歡下棋、繪畫、音樂、舞蹈的孩子真應該從小就把他們關起來,以助於社會安定,讓股市能上萬點,六三三不是空談。

對啊!對你來講很簡單,就是因為功課不好,為什麼這麼簡單?那就是因為你只把問題認為是出自於功課不好所以才那麼簡單啊!這樣的想法是不是一種不負責任跟懶惰?

問題根本不是在功課不好,不能因為大部分的不良少年都功課不好就認為原因出於功課不好。功課不好是一個現象,並不是原因!我可以說因為火災都會被濃煙遮住光線,看不見任何東西,然後就說火災是出自於這個現象嗎?

那原因明明很多,任何一個人都不敢,也不應該說他完全知道為什麼一個孩子會學壞的原因。那根本是妄尊自大!
我只敢說,有一部分的原因,是這孩子他找不到成就感。如果他對某樣事物有興趣,甚至於有成就感,像是雕刻、繪畫、運動,如果有存在一件事物,是他熱愛的,他願意為之努力的,他就不一定會學壞。就像功課不好,那也是因為他在課業上沒有成就感,如果他有獲得成就感,他就會為了繼續獲得成就感而更努力,就像你前面跟後文都提到的,要頒發一個證明讓學生知道他有到何種程度,那也是讓學生有成就感,讓他有自信。但沒有成就感並不是唯一的原因,因為很多人沒有成就感也沒有學壞,很多人對某樣事物有成就感他還是學壞了。也有一部分是缺乏關愛,所以希望獲得注意,這是我知道的,一部分源於心理學者的解釋。但這些都不會是全部的原因,沒有人可以真的完完全全找到所有的原因,我們頂多只能就我們知道的原因去改善。

如果照李家同講的,那他跟那些造成文憑主義的人有何差別?

朱學恆說的很好(也是我之所以寫這篇的原因),他說:「為什麼我們會讓這個一口咬定課業成績不好,將來就一定會變成社會邊緣人的偏執學者,一手扮演歧視那些課業不好的學生的迫害者角色,一手卻又扮演「因為你課業不好將來一定不會幸福,所以我要教好你的英文!」的救世主角色?

你有沒有想過,這個抱持著比「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更偏激的「不讀書,英文能力不好不幸福」的偏激學者,就算他幫了幾十個幾百個部落的小孩,同時卻又欺壓了幾千幾萬個個青少年,只因為這些人成績不好,就被他打入「將來就一定會變成社會邊緣人」的刻板印象中?

將來老師、家長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說,教育界的良知李家同告訴我們說,你一定要讀好書才會有幸福,不然只能夠作奸犯科!」他說的非常之好!

前面第一個提到的問題,我們還可以說他也許在這方面不是專業的,也許他沒有思考到我說的那些狀況,但是這個問題就完全沒有任何的藉口跟理由可以辯解!說他一時不小心說錯話嗎?那為什麼採訪他的問說會這樣子嗎,他的回答是:「一定會的!」

一定會的?

一定會的?!

如果他是不小心講錯,為什麼記者問他第二次他非常支持他的觀點說了一定會的?

一定會的?你講的話是信條嗎?你的觀點是真理嗎?你是耶和華嗎?

這種講法跟政客有什麼兩樣?那跟那些無憑無據就說馬英九一定會賣台的人有什麼兩樣?(關於這點,你有證據再來對這句作批評。你提出合理的證據我就馬上為我說的道歉,並在這裡馬上寫一篇文章說馬英九會賣台。)

這樣的人,為什麼會被稱為台灣的良心?是他的問題還是我們台灣人的問題?


http://tw.leaders.news.yahoo.com/leader/7/118/

李家同:那我們有的時候也要現實一點。如果你的學識太差,你也不可能快樂,也談不上幸福,是不是?如果你小學畢業的時候,國文就差得不得了、英文也差得不得了、數學也差得不得了,因為你不唸書、你每天玩。所以你小的時候是很快樂的,可是到了大了後你絕對不可能幸福啊!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也應該知道,人成天要追求快樂,這個對不對?這個是我們應該注意的事情。

每一個人,尤其小朋友都應該知道,過份快樂的童年,往往就等於一個不快樂的成年。我們有的時候不應該太過強調快樂這件事情。可是呢,我們現在反過來的是,我們的教育使得太多的人是不快樂的,這個是個問題。就是說我們的教育不該如此的打擊那些其實已經夠水準的人。這個是我的問題。你過份的強調快樂是不切實際的事情,一天到晚講「快樂學習」,這個是我絕對不贊成的,哪有小孩子喜歡唸書的?我現在教一對博士班學生,有的時候我說我們今天的課停掉,他們還是高興得不得了。(問:還是高興得像小孩一樣?)

一個人幸不幸福,是由他自己決定的。這是日劇熟女在身邊女主角的台詞,我也相當認同這句話。

如果他說的是對的,那麼那些成績不好的人真是世界上最悲慘不幸的人啊,我們捐錢的首項標準應該看成績,各科成績及格者不得領取補助。

雖然他部分說的是對的,如果小時後不念書一直玩,長大後不會幸福,但是這句話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這樣的人他有選擇權!我指的選擇權,是像假如他是有資質,家庭環境不差,他所有的條件都具備了,就是不愛念書,也沒特長,他只想玩,不想為自己負任何責任,那我們當然可以說這樣的觀點是正確的,因為那樣的人他有選擇權,是他自己選擇玩而不努力的,怪不了任何人。這句話的關鍵字是玩,如果是因為玩那這句話就成立,如果不是那就不能這樣講。這段話還可以幫他找藉口是因為他講話不夠嚴謹。


整體而言,他的論調最主要是說希望可以有一個制度是真正考學生真正應該具備的能力,以及幫助貧窮的學生,幫助他提高他的學識,讓他脫離貧窮。其實他後面這個論述是正確的,並不是說貧窮的人都是因為教育水平低,只是有一部分的人確實是這樣,而幫助他們脫離貧窮的方式也確實是教育,所以才說苦不能苦孩子,窮不能窮教育。像宋代發明科舉制度,它確實讓許多清寒子弟提升他們所謂的社會階級。即使是在今天的社會也是一樣,教育已經是最公平的管道,受先天環境影響最小的方式,讓你自己決定自己的社會階級。(其實我很不想用社會階級這個詞,但是我想不到一個比較正確的字眼。我最近也覺得我的辭彙好像太少|||。)

這樣的主張平心而論確實是好的,整段採訪如果我們不理我第二個提出的問題的話是OK的。但是這句話並不是說我們應該因為他好的部分而忽略他所說的那些錯誤。(那段竟然有1368個人認同,我不懂他們是沒察覺到我提出的,還是他們真的認為他說的是真知灼見?)





















將近一個月沒發文,是因為忙大會忙了一個禮拜,然後休息一個禮拜,去高雄一個禮拜。雖然我有在寫一文章,但是寫太久還沒寫完,我真的不知道我在搞什麼|||。我在想會不會有人以為我已經掰了|||。

寫完這篇後發現,我其實很會婊人XD。

前面寫不了解不發言,其實我自己也很怕我根本不了解很多事,只是我起碼了解那篇採訪了,我已經就我能知道的去做了解了。如果你有任何我不了解的部分,歡迎指出來,謝謝。

以後,我希望,對於她的事,我一個字都不會再寫,因為無論我說什麼對她都不公平,我沒有任何資格說。我也不想,再把我任何心情寫出來,所以以後文章就沒有像這樣隔一大段的內容了,以後後記就真的只是後記了。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loudyriver 的頭像
cloudyriver

Secret

cloudyr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